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书法的美是一种文化的美、文明的美。它折射了一种民族文明的光辉与先进,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您好!
孔见将军受家学的影响,从孩童时期开始临池习书,笔耕墨田几十年。同时,您又是一位亲自领兵上战场指挥作战的将军。从驰骋疆场谈到笔墨艺术,您觉得书法艺术的美在哪里呢?
孔见:具体的讲,矛盾和变化是中国书法大美的表现,一种阴阳大美。
中国文人习惯于把这种有机的生发关系概括为阴阳。书法艺术无论实践还是理论都处处体现着阴阳大美的关系。
书写时展开素宣,一切空无,老笔饱墨破空杀纸,黑白即现,阴阳生焉。出现虚实两个介质,但他们又是一个彼此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这种阴阳变化产生的大美,古代书法家很早就认识到了,蔡邕的《九势》开篇就讲“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跳出简单黑白颜色层面体悟书法,汉字的结构聚散,书写成文的节奏快慢更是对阴阳大美的实践,是贯彻和谐、中庸、对立统一的阴阳变化规律的体现。
02
记者尹大玮:就是说这种美是不同层面的,书写者表现的是个人的修为与理解,但同时也流露着民族和文化的信息。
孔见:书法作品向人们传达的艺术内容和形式都不单单是个人情绪的宣泄,他还反映着民族精神意识。
比如说我们书法家应索创作,内容写什么?大部分不是自己的诗文,抄录既是一种再创作,也是一次与古人交流。比如庙堂之上高挂的“正大光明”、“浩然正气”、“爱民如子”、“乾坤清宁”。
寺院道观中书写宗旨的匾额,都不是个人情感的反映。
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是建筑在中国文化与文字的大美基础上的,书法艺术是文字与精神最紧密结合而来。
没有人会用书法去书写不美的内容,因为无法操作,违背了规律。无论书写者的人品高下,在创作书法艺术时,他都会选择优美的内容来用书法诠释。
这就是书法对中国人审美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