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孔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谈《中国书法艺术通论》的创作缘起与思考

2013-03-20 09:17:56 来源:《文化月刊》作者:孔见
A-A+

  为什么要创作《中国书法艺术通论》呢,其实也是指境观心的问题,艺术的境界从大的角度区分有三个境界:即法、艺、道,法分为四个: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我说笔法在手上,字法在心中,章法在临创时的构思。学习书法要苦练加巧练,苦练在练法,巧练在悟道。它是不一样的,字是从一笔一划写好,功夫在手上,笔画的关系由心决定。艺术对作品而言的,法是对基本功而言的,道是对风格而言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的确定是由个人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即社会意识决定。好比一个人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他有一种选择,他或选择社会上的一群人,或者另一群人,所以才出现正装和时装、休闲装、办公装等等区别。这是形象的需要,是风格问题,即格调。

  格调是境界又不完全是境界,它是人对心境对艺术的某一阶段、某一作品的特殊的规范。基本的创作风格是有的,我做为将军经常告诉自己,作品要写得雄强、大气、浑穆、准确、自然,不盲目追风,不画蛇添足。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个人艺术形象有一定的要求。搞创作首先要练法,即悟道。道是什么,道是事物的客观规律,规律就是真理。所以****讲研究战争就要研究战争的规律,研究中国战争,就要研究中国战争的规律。不了解战争的规律和性质,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同样,我们研究书法艺术的规律时,考问其究竟有何规律,这是千百年来所有书法家梦寐以求的,为此很多人呕心沥血付出生命。比如说汉代蔡邕写了一篇《笔势论》传世,三国时魏人钟繇,对楷书很有建树。他在大书法家韦诞那里发现蔡邕《笔势论》,韦诞不给他看,他急得槌胸吐血,幸好曹操在座,用五灵丹救了他。为什么呢,是没有时间让他练习技法吗,不是,是因为钟繇知道,如果他看不到这篇《笔势论》,他就不可能走捷径,提前找到书法的真谛,提升自己的境界,改变自己的心境。心境是靠理性认识来改变的,不是靠技法改变的。我们经常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此,所有研究艺术的人,指境观心的核心是悟道,在明确自己艺术目标后,最重要的就是探索艺术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通论》首先是我自己在感悟书道,自己悟通了,才能告诉别人。我们中国古代,在书道传承问题上相对保守。不是没有认识,而是不愿告诉别人。包括王羲之也一再向自己的儿子强调不可外传。在清代,有位大书法家每次写字的时候,用袖子将自己的手腕盖起来不让别人看到。还有刘墉执笔非常奇特。据说,他在人前写字时,笔正腕端,循规蹈矩,而深居独自写字时,却转管疾书,写到高兴处,笔能脱手而飞,这时写出的字,活泼不羁,别具神采。就这样技巧类的东西不相传。使得今天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没有足够丰富的资料可以学习。

  我多年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停地思索,边练边想,边悟边证,有了许多随感心得。原想退休以后,再将这些认识慢慢整理出来。然而,2008年2月28日晚上,好似梦境般突然闪出了火花,把多年来零散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思路。在梦里的脑海中理顺了《中国书法艺术通论》中书法艺术审美观篇章的十条内容,我好似打通了书法的任督二脉,心奋不已,并在此后的5个月里一挥而就完成书稿。孟子说做学问无非放心二字而已,悟道也是做学问,问题没找到答案,你的心就放不下来,吃饭时思,做梦时想,有时正在梦中悟道了。书法是关系中华文明的大学问,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悟明白的。要读很多书,要写很多字。李世民说书法是小道。其实,书法的技法是小道,但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却是大道,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和文化的认识过程和思想境界,有无数人用书法反映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精神风骨。

  中国艺术最终都是要反映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和基本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这几条。核心问题就是境界,境界是认识审美的理论基础,而不在思想。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求索,即是道,没有得道,就永远处于思索的状态。我们讲指境观心,境在哪里?境在道,道是什么,道是书法艺术的变化规律,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道,使得中法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文化月刊》“指境观心”文化访谈之二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孔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