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86篇
编者按:从汉代赵壹对流行书体的批判之说,到宋人把蔡京清除出书法队伍,反映了儒家人格高于书品的社会价值观。作书小道,做人大道,可见书法的神圣。从颜筋柳骨到宋人尚意,书法已经从技法转向人格,论书先论人已经成为书坛或者说文人队伍的一大标准。儒家对文人、君子的要求很高,把气节摆在第一位。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如何理解今天各种宣传媒体上所谓的“名人书法”呢?
孔见:他们中的大多数一非专业的书法家,二非有文化素养的著名文人,不合乎任意一种古代名人书法的要求,只能牵强附会成一个借重书法扬名的卖艺人,即“书法名人”、“艺人书法”。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以此两句来形容今天的名人书法与名家书法共搏书坛的现象,很是恰当。形如方塘的书坛,小不足“半亩”,经名人书法、艺人书法的热衷参与,热闹极了。
小小书坛,到底名人书法是“天光”还是名家书法是“云影”,需要一定的评鉴能力了。
02
记者尹大玮:宋代文人书法、名人书法是如何改变书法审美的取向和品质的?
孔见:北宋中期,宋朝成熟的科举考试制度,使大批文人脱颖而出。
与王谢子弟的风流高华不同,宋代文人饱读诗书,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其中许多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具有朴素天然的本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种独特的“士”气,就是尚意书风的根源。
这些宋代文人均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于书法传统非常熟悉,并采取了认真学习的态度,使宋代书法在继承晋唐书法的基础上臻于成熟。
03
记者尹大玮:帝王本来是不题字的,后来亲自题字,从而引起了名人题字的风尚,应当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孔见:秦汉时期帝王不题字,有李斯、蔡邕代劳;唐朝太宗开了帝王题字的先河,李白等著名文人也有墨迹传世;宋代徽宗赵佶就开始痴迷艺术,大量的文人、名人在书坛留名。
如果说这是一次名人题字的高潮,那么学书者必须警惕,名人书法大范围地出现是与宋人“尚意”书风同步的。
所以学技术和法度不能从宋人入手,得取法晋唐。到了一定水平,欲出新意,自由畅神,便可借鉴宋人意象。
04
记者尹大玮:在宋人尚意书风之后,涌现出大批名人书法,尚意书风的生命力源于哪里?
孔见:北宋初年,书学书院就废除了,官方只在翰林院设图画院,收录的少量学生学成以后也不过是作书写诏书的待诏一类。官学对书法的控制减弱,民间书法就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文人大抵都循苏、黄、米三家之时风,直到南宋中期。陆游曾说过:“近岁苏、黄、米书盛行,前辈如李西台、宋宣献、蔡君谟、苏才翁兄弟书皆废。”有人总结:南宋学苏者最众,学米者次之,学黄者更次之。
我认为这是可信的,“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引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可能是因为达官贵人学苏字的多,所以民间有此言。
苏轼的书法相对而言比较平正豪迈,而东坡的道德形象又与颜真卿相近,这应是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根本原因。追随米芾的学书者,大多笔性较好,却无十分显赫的背景,他们和米芾一样,基本上是以书法为毕生事业的。学黄庭坚的人少于前两位,书法水平一般不高,因为黄字气挟风霜,一般学其字者舒头伸脚,空有三分样子,要达到山谷境界实有难度。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