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83篇
编者按:唐代书法家重视技法和规则,多具有专业书法要求的特征。北宋书法家在技法上无法逾越唐人的高度,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便以文学内容和书法作品为创作表现,凸现文人的学问意气,使书法艺术在个性化上前进一步。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黄庭坚作为苏轼的学生,留下了许多和苏轼品评书法的言论,他的个性书风与其老师差异巨大,他的书法中哪些特点与“尚意”相一致?
孔见:黄庭坚与苏轼字象风格虽有明显区别,但他们的书学理念是一致的。他们师徒共同致力于矫正唐人“尚法”以来的因循守旧,以及不思自振的积弊。
苏、黄所提倡的是被遗忘的推陈出新的书法精神。在书法的探索上黄庭坚甚至超越了苏轼,虽然生活处境越来越糟,书艺却越老越成。
如果说苏轼四十八岁写就《黄州寒食诗》以后没有再产生撼人的佳作,那么黄庭坚直到老年还是精进不已。沈周在《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的题跋中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化,谓之‘草圣’宜焉!”“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引清代刘熙载《艺概》)
黄庭坚的书学追求,的确可以以一“韵”字概括。他认为书法的“韵”是基本功以外的东西,能够使书家和书作脱俗。“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引《山谷题跋· 论书》)山谷不仅仅留下了一个以“韵”品鉴艺术的理念和标准,他还身体力行,用作品加以证实并得到了后世的认可。
近代书法理论家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评“宋四家”说:“综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独到,各有专胜: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02
记者尹大玮:“宋四家”中的米芾,有观点认为他是可以继承“二王”衣钵之人。那么他的理念和书艺是继承古法多还是“尚意”的成分多呢?与他的各种“怪癖”有关吗?
孔见:应该说米芾是一位能够“深入古”、“巧出新”的书家,堪称“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之一。
说他“深入古”有两个方面:第一,刻苦研究古人的技法,废寝忘食地推敲临习,很少有哪位书家的刻苦程度能与之匹敌。米芾自语:“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有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引《海岳名言》)
第二,深好收藏古帖,且不择手段。有记载,他曾“典衣”花十五万钱购得王羲之《王略帖》。用自己收藏的书画交换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虞世南《枕卧帖》。如果无钱购买或者交换不得,他便以欣赏为由,借来复制、调包骗之。
宋代周煇《清波杂志》载:“米老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拓,拓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辩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
他的“怪癖”不仅仅这些,建中靖国元年(1101)在蔡京的船上以跳河自尽相逼,索要谢安的《八月五日帖》。米芾的“巧出新”不是简单地体现在他逾越“唐法”之规矩,而是明目张胆地反对唐太宗的褒羲贬献。
米芾著《书史》说:“唐太宗书窃类子敬”,“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足见他对王献之的偏爱。
所以米芾书法是以高超技法追求自然天成的表现,力求脱去功利心的“尘意”,渴望一种平淡清古的意境。所以米芾在继承和创新两方面都卓尔不群。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