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孔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孔见:天纵之才风行水上,不受牵绊着力创新

2018-10-17 09:12:25 来源:乱马作者:
A-A+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82篇

  编者按:唐代书法家重视技法和规则,多具有专业书法要求的特征。北宋书法家在技法上无法逾越唐人的高度,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便以文学内容和书法作品为创作表现,凸现文人的学问意气,使书法艺术在个性化上前进一步。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北宋禅宗思想逐渐被士大夫接受,并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宋代的“尚意”思潮不仅在书法领域风生水起,而且在整个文化领域大行其道。宋代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其书风的主旨和书艺特点如何认识更恰当呢?

  孔见:“尚意”书风的主旨是突破一般共性技法的束缚,表现个性化的书艺形象。  

  苏轼用“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引《石苍舒醉墨堂》)抛出了醒目的观点。“意”就是内心感受和丰富联想,“尚意”自然是注重书家主观情感的作用,也就是格外追求创作心态的自由。“这时‘法’与‘意’是相对立的,如要追求‘意’的畅达无羁,则势必反对‘法’的束手束脚。”(引曹宝麟《中国书法史· 宋辽金卷》)

  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割裂和对立,苏轼就经历过一个深刻的追忆先贤法度的阶段。

  他写下过一篇类似口号的韵文《题二王书》:“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负天纵之才,在诗文上也主张要如风行水上,“不期而相遇”,自然成文。

  与此同时,强调刻苦磨炼,狠下功夫。从追求王羲之的“尽善尽美”到“我书意造本无法”,可谓巨大的思想蜕变。他认为书家一旦被“法”所缚,那就变成了书奴,书法史不会为书奴浪费一页笔墨。

  所以,苏轼推崇“变法出新意”者颜真卿,这为自己和时代树立了一个发扬其精神的模范。

02

  记者尹大玮:“尚意”书风对书法本身进歩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书家在这次变革的道路上是否困难重重?这种阻力是来自前朝的审美惯性多些,还是同时期人们的不解多些?

  孔见:这种“尚意”的主流审美突破字内功的法度牵绊,着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应用,在字外功上实现书法作品艺术境界的升华。

  在一般楷法的基础上,关注个性化艺术形象的表现,以夸张和个性鲜明的字体形象,使书法形象为文人个性服务。他们甚至有意把书法审美进行改变,如苏轼改变“字贵瘦硬始通神”的唐人标准,自己的字象风格在当时还遭到包括门生黄庭坚在内的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肥扁。”

  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中记述:“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苏轼三十五岁作了首诗为自己的书风加了一个注解:“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03

  记者尹大玮:宋代文人书家的“尚意”是否是对唐人狂草书家的创作状态的一种理性继承或者是发展呢?

  孔见:宋代文人对书写状态的无拘无束有着一种共同的崇尚,特别是对“灵感”的重视,接近唐人张、怀,兴之所至提笔即书,无功利之心,只是抒发情怀。

  宋代无名氏《道山清话》记载:“苏子瞻一日在学士院闲坐,忽命左右取纸笔,写‘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大书、小楷、行、草,凡写七八纸,掷笔太息曰:‘好,好!’散其纸于左右给事者。”

  因为苏轼并非草书大家,所以普通学书者容易忽略以他为代表的尚意书风与唐人狂草直接的承接关系。我认为从创作状态与审美追求上是有联系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孔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