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孔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孔见:得时得器得志,方可使艺与神相通

2018-09-12 09:47:33 来源:乱马作者:
A-A+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70篇

  编者按:神融笔畅是意在笔前的结果。关于毛笔的挥写,与其说是用“力”还不如说是用“气”,也就是内力控制下有节奏的血脉筋骨肌肉运动。“气”是由主观意识和情绪调节的,这就是古人说的“精神流入笔端”,这种境界的笔才能因融以至畅。神融笔畅符合儒家“心”的哲理,也是书法艺术修身养性的法则。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这种思想阐述的是书法创作中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创作环境、工具材料、创作欲望五个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理论家把书法创作形态归纳为心、物、境三个主要类别,这两种观念相通吗?

  孔见:两者相通。

  “心”是精神、情意的显现,“物”是书写的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境”是创作环境的作用。只是心、物、境的说法更符合中国思维的理解。

  这种说法与《书谱》中“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的“得时”、“得器”、“得志”三者相似。尽管创作过程更多反映为心理过程,但也是一个内与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的过程。

  与客观条件相比,主观条件更具主导作用。南宋姜夔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人们内心情感的生发,可通过书法创作得以宣泄、净化,从而获得心意的升华。

  要使手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表记心灵,创作者必须长期劳作于创作实践中,只有具备“无间临池之志”,才可能达到无间心手的境界。

02

  记者尹大玮:《书谱》所展示的内容中,除了孙过庭的个人观点以外,是否还吸收了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些审美理念?

  孔见:古代儒家思想倡导的审美观是《书谱》书法艺术理论的重要根据和来源,对书法创作实践有重要影响。

  “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中的“和之以闲雅”就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书家人格的规范和审美趣味。“和”有温和宽厚、祥和的意思,中和的书法风格是以平和简静、含蓄蕴藉、法意相谐、推重静气为审美特征的。对中和之风的推重在《书谱》中随处可见。

  在孙过庭看来,这种书风既要求变化,又要求和谐;既要和谐,又不能雷同,所谓广纳众美,过犹不及,正是“中和”之意。

  例如在论及书法质朴与妍美时,他要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中和”了文与质两种内涵才是佳书,强调“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同样体现中和的要求,即入古而不背弃时代的特质,注重今时之新而不染今时之弊。

03

  记者尹大玮:那么,哪一位书家能够最恰当地代表这种“中和”的审美?

  孔见:在众多书法家中,孙过庭认为能够称得上“尽善尽美”的代表书家是王羲之。孙过庭所推崇的是王羲之书法的“志气和平、不激不励”,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内力充实、精神闲逸、文质相兼、奇变和谐的至佳状态,它与“神怡务闲”的精神状态有不相违、趋于合的一致性。

  孙过庭认为王字有刚有柔,有温有威,有法有变,其特点是各种对立特质的统一。

  《兰亭序》里所抒写的正是一种温馨恬和、灵秀飘逸、平和简静、含蓄蕴藉的情趣,表现了一种至中极和的风格。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孔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