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孔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孔见:书技大成宗法立,流派纷呈百花开

2018-06-15 11:01:10 来源:雅趣艺术馆作者:孔见
A-A+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由北方的史文化和南方的巫文化合流而成,后来又出现了儒与道、诸子百家,这种现象是文化和教育的存在形式,也正是百家争鸣才形成了百花齐放,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艺术文化生态。

  通过阅读文献记载,纵览两晋书法家群体,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传承上明显呈现家族多代式的脉络。在其他历史时期,书法或文学能在直系中传承三代已经实属难得了。

  两晋一直到隋以前,中国文化艺术的生态环境是南北分治,士族分派,进而书法也是分宗的。因此,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的发展,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百花园,一个碑帖并存、宗法林立的文化环境。书法的宗法传承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是文字的宗法,也不是文化的宗法,而是书法字象与风格、技法与审美的纯粹艺术上的师承关系。书法宗法的出现与形成反映了书法性质的改变和地位的提高。书法的性质原来是用于教育的,需要统一规范以便推广,当它成为艺术时就不需要简单的统一,而是更服从于艺术家的意愿。进而书法的性质也从一般的教育工具上升到了人们欣赏的对象。

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您好!

  南北书法艺术具体有哪些不同,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分治造成了阻隔,还是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呢?

  孔见:西晋之前,北方仍然是文化核心,承继东汉隶书,实现楷、行、草变革,钟繇等曹魏时代的书法家起到了主要作用,功不可没。

  东晋时代,南北政权分隔,士族世家多迁移到江南,南方书法出现繁荣,东晋世家全部在江南,书法名家榜上有名的也都是江南的书法家。

  当然,这一情况和北朝多是少数民族政权有关,各种书论典籍,也多是世家之间的鉴赏评说。然而,书分南北一说并不出现在南北朝,而是清代文人评论南北朝书风时的认识。如“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

  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就不相同习”。(引阮元《南北书派论》)

2

  记者尹大玮:为什么正书、行书形成之后,才有流派之分呢?是因为篆隶文字属于古文字阶段,笔法相对简单,结构比较单一,还不足以形成流派、风格之分?

  孔见:书法的风格分化,关键在于用笔,以及由用笔而形成的各种结构的组合。

  而对于书法风格的研究和剖析,绝对离不开笔法的分析,笔法越丰富,书法风格的划分也就越明显。基于笔法丰富而形成的楷书、行书、草书几种书体形成之后,书法流派风格的分析才显得清晰。

  王国维认为“南北书风”就有歧义,他用作品个案驳斥说:“阮文达公作《南北书派论》,世人推为创见,然世传北人书皆碑碣,南人书多简尺,北人简尺,世无一字传者。然敦煌所出萧凉草书扎与羲、献规模亦不甚远。

  南朝碑版,则如《始兴忠武王碑》之雄勃,《瘗鹤铭》之浩逸,与北碑自是一家眷属也。此造像者若不著年号、地名,又谁能知为梁朝物耶?”

  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各政权之间互通使节,士人南北流动,文字在应用中不可能中断相互的交流影响。但是,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南北书法风格差异的源头。到了魏晋“王导初师钟、卫,携《宣示表》过江,此可见书派南迁之迹”(引阮元《南北书派论》)。

  魏国的钟繇、卫觊是南北书法的始祖,晋室东迁,书法开始南传,便有书法南北之分。最早论及书法南北差异的要算宋人,欧阳修曰:“南朝士人气尚卑弱,字书工者,率以纤劲清媚者为佳。”赵孟坚曰:“晋宋而下,分为南北。北方多朴,隶体,无晋逸雅,谓之毡裘气。”(引南宋赵孟坚《论书》)此为定论南北朝书法之最先者。

  南方士族受玄学影响颇深,北方则承汉之遗风。南朝人长于启牍,嫣美疏放;北朝人长于碑志,浑厚朴拙。

  梁启超也有精准的概述,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写道:“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观焉。书派之分,南北尤显。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南帖为圆笔之宗,北碑为方笔之祖。遒健雄浑,峻峭方整,北派之所长也,《龙门二十品》等为代表。秀逸遥曳,含蓄潇洒,南派之所长也,《兰亭》、《洛神》、《淳化阁帖》等为其代表。……而与其社会之人物风气,皆一一相肖有如此者,不亦奇哉!”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孔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